你有没有发现,近些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些怪事?那些传统上被认为“很强”的国家,面对一些看似“弱小”的对手时,却常常踢到铁板。比如卢旺达,它人口才一千万,国力比刚果(金)差了十倍不止,可最近却把刚果(金)打得落花流水,还抓了西方雇佣兵。
再看看红海那边,几十万人的胡塞武装,不仅让沙特和以色列头疼,连美国海军都感到力不从心。几个月下来,美国也没能彻底摆平他们,最后还得坐下来签和平协议。这些“弱”胜“强”的例子,不禁让人想问:我们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那套老标准,是不是真的过时了?
我们以前总觉得,看一个国家强不强,就是看它有多少钱,有多少武器。比如美国,经济总量将近30万亿美元,海军有12个航母战斗群,全球750多个军事基地,战机上万架,核武器好几千枚,这数字摆出来,就是“世界警察”的派头。
但历史告诉我们,光看这些数字,有时真是会失灵。朝鲜战争就是个例子,1950年代,美国带着多国联军,去打当时穷得叮当响的中国。结果呢?美国败了。没过多久的越南战争也一样,经济落后的越南,愣是把美国给赶走了。
这些历史事件反复说明一个道理:经济落后不等于必然弱小。如今,连一些西方战略专家和智库也开始反思了。他们认为,以前那套评估国力的方法,太过看重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这些指标,导致很多国家的真实实力被严重低估了。
既然老办法不行了,那到底该怎么看?这些西方战略专家提出了“真实国力”这个新概念。他们说,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不是单纯看GDP和武器,而是要看三个更深层的支柱:民族凝聚力、产业支撑力,还有军事的实战能力。这三样东西,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关键时刻能否挺住,能否反败为胜的根本。
第一点,民族凝聚力。这才是应对一切挑战最厉害的武器。想想卢旺达,能以小博大击败刚果(金);胡塞武装那么点人,却让大国也束手无策。背后都是因为他们内部足够团结。
中国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几千年大一统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民族凝聚力,14亿人民的“家国意志”是其压舱石。你看俄罗斯,民族构成复杂,内部矛盾不少。美国呢,种族分裂问题严重。欧洲各国也常有派系之争。论团结,中国真是遥遥领先。
第二点,产业支撑力。大国竞争,归根结底是后勤和工业能力的较量。战时能迅速转产多少,这才是关键。以前英国海军称霸,因为他们工业占全球一半。二战时美国能压倒轴心国,也是因为工业产值占了全球四五成。
现在看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5%以上,需要时能冲到50%。完整的产业链,高效率的生产,这就是中国经济的韧性。美国军方都承认,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海军的200倍,甚至232倍。这意味着打消耗战,中国优势巨大。
更别提中国还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进出口总额连续六年全球第一(2022年超40万亿元)。这么大的贸易量,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有很强的议价权。未来,中国还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经济影响力只会更大。
第三点,军事的实战能力。这不光是看你武器多先进,关键是军队有没有打仗的意志,训练水平怎么样,装备能不能真打。1950年代,中国军队武器不如人,但凭着一股子不怕死的劲头,愣是把多国部队打退了。这就是实战能力。
现在呢,中国军队有250万现役军人,装备也越来越完善。无人机、导弹系统都是自己研制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已经下水,驱逐舰、战略核潜艇也是自产。空军也装备了第五代战机。航天发射更是稳居全球第一。
而且,中国在电磁、激光、量子、太空武器这些“黑科技”上也没落下。最关键的是,中国国防工业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这就意味着,就算有外部压力,中国军队也能持续发展。所以,美国在考虑跟中国直接对抗时,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把这“三大支柱”合起来看,中国的全面崛起,已经是个挡不住的趋势,正在重塑整个世界格局。经济上,《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就说了,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了。
中国庞大的进口市场和外汇储备,给了它巨大的议价权。斯坦福大学的专家也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还会比美国高,到2030年可能还在4%到5%之间,这都靠着教育、科技和基建的投入。
在科技创新上,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ITIF)的报告显示,中国在先进制造业和技术领域进展非常快。连卡内基基金会都觉得,中国在人工智能等一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越美国,成了全球领跑者。
中国不光自己发展,还积极推动全球多极化。1970年代就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近十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年均增长8.6%,沿线贸易也跟着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这些平台,也让中国成了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虽然美国在某些老牌领域还有优势,但中国在核武库规模上已经远超不少国家,比如是印度核武库的2.5倍。国防工业也是自给自足,不像印度那样依赖进口。俄罗斯在乌克兰打仗都费劲,民族构成还那么复杂,更凸显了中国在凝聚力上的优势。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他们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的支柱,有潜力成为超级大国。阎学通教授在《历史的惯性》里预测,中国未来十年会加速崛起,中美差距缩小,可能冲突也会多起来。连布鲁金斯学会的沙姆博也承认,中国无疑是全球主要大国之一,它的崛起对全球有贡献,不是零和博弈。
所以,只盯着GDP和军队规模来判断一个国家强弱的时代,或许真的过去了。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在于民族能不能拧成一股绳,产业能不能扛得住压力,军队打不打得了硬仗。
按这个“真实国力”的标准来看,中国在这些方面展现出的优势,确实是其他国家很难比拟的。它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挑战着我们习惯的全球权力格局。理解这种变化,可能才是看懂未来世界大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