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8月8日到期的通牒,将俄乌冲突的余波猛然推到了全球能源贸易的心脏。特朗普政府如今不仅挥舞关税大棒直指俄罗斯,更直接对所有采购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施压。他点名中国、印度、巴西,试图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二级关税”编织一张经济绞索。
这一举动发生在美国与英国、欧盟、日韩等地达成协议之后。它清楚显示,特朗普在部分实现收割全球财富、促使制造业回流的目标后,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寻求迫使主要的国际经济体站队。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场以经济手段为表象,实则动摇国际秩序的全球较量中,中印俄三国各自的应对策略和深层考量。
关税新谋
特朗普政府发动关税战,目的清晰直接。首先,他要从全球财富中收割利益,以此弥补美国巨大的财政亏空。其次,他希望各国企业因惧怕高额关税,被迫在美国本土建厂,促进所谓“制造业回流”。
第三点,也是更深层的用意,在于迫使国际上的各路势力选择阵营,进一步依附美国。在与一些传统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后,美国将目标转向了印度、巴西这样的区域经济强国。
这种“次级关税”具体指向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对其实施高额税收。此举一方面能够严重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也为美国在贸易问题上打压中国、印度等国提供了新的借口。它为美国在贸易领域增加了施压的筹码。
近日,特朗普在苏格兰再次公开指责中印两国“资助战争”,措辞严厉,并强硬表示不会容忍任何“拖延战术”,进一步彰显其施压决心。
然而,对于美国的这些举动,包括中方、印度和巴西在内的受压国家,早已看清其背后的意图。他们普遍认识到,这种所谓的“次级关税”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将严重破坏全球经济秩序。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塞尔索·阿莫林在8月2日明确指出,巴西坚决反对因其贸易伙伴与其他国家进行正常贸易往来,而对其施加单方面经济制裁。
南亚印度的挣扎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层层重压,印度率先陷入了艰难的权衡之中。今年7月31日,印度四大炼油巨头,这些掌握着印度一半以上炼油能力的企业,几乎同时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
此举,印度政府并未公开承认是向美国做出的让步。但印度国内媒体援引官员说法,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避免美国即将实施的关税惩罚。美国从今年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普遍性关税,并附加了“通俄罚款”。
要知道,印度曾是俄罗斯原油的重要买家,每日进口量高达180万桶。突然中断供应,对印度能源市场造成不小震动。过去两年,印度进口俄油曾享受每桶14至16美元的折扣,但近期这一优惠已缩减至不到4美元。
暂停进口虽然能暂时避免美国制裁,但印度将不得不面对寻找其他原油来源的挑战,能源成本增加几乎无法避免。此外,欧盟的能源监管机构也正密切关注印度,警告一旦发现其“洗白”俄油并再出口的行为,将限制印度成品油进入欧洲市场。这无疑给印度能源出口链条带来了新的外部风险。
东方中国的坚守
与印度不同,面对美国的施压与威胁,中国展现出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中方此前已明确宣布,反对任何单边制裁。在美国单方面宣布“二级制裁”而联合国未作出相关决议的情况下,中方明确表示,不可能也绝不会停止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
今年7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严正驳斥了美方所持的“双重标准”逻辑。这番表态,清晰地传递出中国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坚定决心,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捍卫自身权益的底气。
进入8月初,中俄两国海军在日本海启动了“海上联合2025”联合军事演习。随后,双方又展开了第六轮太平洋联合巡航。参演的舰艇和战机数量远超往年,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层面的协同训练,更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牢不可破的信号。
印度的退出,并未削弱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相反,这反而使得俄罗斯对华石油的议价空间进一步倾向中方。双方在天然气管道建设、电力合作等多个领域达成了新的协议,有力地回击了美国试图通过制裁来分化和施压的企图。
北方雄狮的权衡
特朗普的通牒发出后,俄罗斯一开始选择了审慎的沉默。克里姆林宫仿佛在静观其变,仅由发言人简单表示“已知悉”。这种沉默,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发声时机。
直到今年8月1日,普京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时才打破了这份沉默。普京直接指出,俄罗斯早在2023年就已提出和平框架,其中包括保障东部地区使用俄语、尊重东正教会等合理内容。然而,乌克兰方面始终对此回避,没有实质性谈判。
普京在会晤中坚定表示:“我们愿意等,如果他们现在不准备谈,我们可以继续战斗。”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切帕直言不讳地指出,西方此番“最后通牒”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给乌克兰争取重组军力的喘息时间,并非真心推动和平。
尽管如此,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出现。曾被广泛视为“反美旗帜”的俄罗斯,近期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做出了某种“妥协”。外媒报道称,普京已就此事做出让步:俄罗斯将暂停通过无人机和导弹对乌克兰本土发动攻击。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俄罗斯当前的经济状况。除了中国、印度、巴西这些主要贸易伙伴,俄罗斯还有其他一些贸易对象。这些伙伴可能无法完全承受美国的巨大压力,这将给俄罗斯本已脆弱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因此,在这种复杂局面下,普京或许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以此给特朗普一个“台阶”,换取对方的“高抬贵手”。然而,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进入关键阶段,俄军正准备发动红军城战役,十几万俄军目前已基本完成集结。俄罗斯显然不会轻易接受全面停火。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也宣称,俄罗斯经济已经形成了“制裁免疫力”。言外之意,外部的这些威胁,根本无法迫使俄罗斯在关乎国家战略的大事上做出实质性让步。确实,俄罗斯在多次制裁中磨砺,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压能力。
结语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引发了一场国际波澜,清晰展现了各国在自身利益、经济压力与国际原则面前的不同选择。印度在压力下做出短期调整,中国则以坚定立场和实际行动维护自身权益与国际公正,俄罗斯则展现了策略性的灵活与战略上的坚守。
这告诉我们,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只有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公平正义,才能在重重挑战中站稳脚跟。此次事件不仅影响着能源贸易和地缘政治走向,更反映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强权政治与国际法治之间的较量。它的结果,将继续塑造未来的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