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最近曝出一桩听起来极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新闻:某自媒体博主,以一副“科技改变生活”的姿态,用人工智能模仿了全红婵、王楚钦、孙颖莎三位体坛顶流的声音,堂而皇之地开启了带货生涯。据说,他不仅模仿声音,连三人的照片和视频也是拿来就用。这番操作,堪称“三重冒充”:声音、形象、故事全套,一点也不带手软。你要是不知情,还真以为这三位运动员在奥运训练间隙兼职推销鸡蛋。
究竟是谁给了这位博主如此厚脸皮的底气?答案很简单——流量。流量就是现今社会的万能钥匙,有了流量,哪怕你做的是离谱到家的事,依然有人买单。全红婵、王楚钦、孙颖莎三人的人气如今在中国体坛无人能敌,粉丝遍布各个年龄段。而偏偏这批带货内容,用的AI仿声精妙到连“夕阳红”区的粉丝也难辨真假。于是,年轻人笑笑,年长者却掏出了钱包。
如果仅仅是恶搞娱乐,或许还能一笑而过。问题在于,这位博主把带货做得极其“接地气”,声称鸡蛋就是全红婵家里产的,孙颖莎和王楚钦只是友情帮忙。听起来像小时候班上“我爸是李刚”那种传说,不过遗憾的是,部分粉丝信了。于是,鸡蛋销量飙升,运动员躺枪。倘若哪天鸡蛋出点问题,谁来背锅?全红婵、王楚钦、孙颖莎恐怕欣喜地发现,自己正在互联网的“热搜头条”上被质疑:训练不如卖鸡蛋?
这不仅是一次赤裸裸的人格和形象侵权,更是一场将所有底线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社会闹剧。法律说,这叫侵犯肖像权、名誉权,甚至涉嫌虚假宣传。但是在流量写作的时代,法律的声音远不及鸡蛋的叫卖声响亮。监管部门也不是没出手,可这类现象根本屡禁不止。毕竟,一夜暴富的诱惑永远比道德约束更具杀伤力。他们的算盘很简单:赚一波快钱,风险落在名人的身上,自己拍拍屁股跑路。
这些“生意人”,深谙网民心理。他们制造假象,把体育顶流拉下神坛,变成鸡蛋代言人,口号活像“冠军吃的鸡蛋你也能吃”。而粉丝则在“真真假假难辨”的资讯泥潭里沉浮,分辨能力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升级。于是,谁的名字值钱,谁就成了推销员。运动员辛苦训练拼出的荣耀,被一张嘴、一台电脑变成了微商口号,令人不禁怀疑这世界是否还剩下道德底线。
但凡这鸡蛋要是有点问题,倒霉的永远不是骗人卖鸡蛋的博主,而是无辜的运动员。那些在赛场上拼命流汗的人,莫名其妙地要为陌生人的生意背锅。你说,这世道还有什么公平可言?更离谱的是,当事运动员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鸡蛋界的“带货一姐”“销售冠军”,一边专注备战赛事,一边在网络里无声“扎根农产品”。
央视新闻报道此事,不只是“揭露新闻”,更像是在提醒广大粉丝擦亮眼睛。别让科技玩偶带走了你的判断力,看到偶像“推销”,先别着急下单,问问自己:真的可信吗?这样的警钟已经不是第一次敲响,只是总有一批人前赴后继,愿做流量骗局的实验对象。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多“AI模仿偶像带货”的案例出现,浮躁的风气如果不改变,运动员们迟早会沦为“万能背锅侠”。
这类自媒体博主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但长远来看,这条路走到底注定是“人财两空”。等到法律真的开始落地,“流量为王”的神话华丽收场,受害的粉丝和名人都该讨个说法。我们要的不只是新闻报道,更需要舆论和监管联手,把这门无底线的生意关进笼子。
孙颖莎最近正在瑞典大满贯赛奋战。上一场,她在横滨冠军赛惜败,球迷都希望她能在瑞典反击。但是场下这些莫须有的“鸡蛋风波”,会不会影响到她的发挥?没人希望一个世界冠军在训练场思考自己的鸡蛋销量。我们应该让运动员专注于比赛,而不是为一场无妄之灾分心。
最后,祝愿孙颖莎在瑞典赛场有出色表现。至于那些用AI和流量造假带货的博主,请你们记住:“底线”这个词,不只是用来装饰道德教科书的。从流量里赚来的钱,终有结账那一天。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