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1993年,陈云写信给江同志,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江同志:照办!

1993年,陈云写信给江同志,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江同志:照办!

发布日期:2025-07-24 16:02 点击次数:174

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在工作中了解到:在红军长征途中,陈云曾奉中共中央的命令,从四川天全县灵关殿村秘密赶赴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然后又前往苏联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

陈云出川的过程,富有“戏剧性”。于是,这名干部便以此为素材,写成了一部电视剧本,并取名为《陈云出川》。

剧本写成后,经秘书和陈云的家属商量,同意将其拍成电视剧,但未向陈云报告。也就是说陈云对此并不知情。

之后,在各方的支持下,四川峨眉电视制片厂很快就把《陈云出川》拍摄完毕了,并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剧在播出后不久,就突然停播了。而且要求该剧停播的竟然是陈云本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同志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于1905年6月出生于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其2岁丧父、4岁丧母,从小由舅舅抚养长大。

1925年,正值弱冠的他参加了著名的“五卅运动”,由此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此后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不仅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党内职务更是一升再升,到1931年时,他就已经是中央委员、中央特科书记、临时中央领导成员了。

1933年后,陈云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次年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常委。

要知道,此时的陈云还不到30岁,入党的时间更是还不到10年,但此刻,他就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了,可谓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期间,陈云在担负全军后卫的红军第五军团担任中央代表,同年12月调任军委纵队政委(司令员刘伯承)。

众所周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受挫,其根本原因并非敌我双方实力悬殊,也并非红军官兵作战不力,而是以王明、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领导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拒不接受毛主席的正确主张,结果导致红军损失惨重,革命力量大大削弱。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1935年1月,对中国革命起到重大转折作用的——“遵义会议”召开了。

会上,陈云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并在会后撰写了《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遵义会议闭幕后,陈云与刘伯承率领军委纵队继续出发,并于同年5月12日抵达四川会理县城郊外。

1935年5月底,陈云出席了在泸定县城附近召开的中央负责人会议。

此次会议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确定红军的行军路线,即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员稠密的地方;二是派时任政治局委员、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陈云同志赶赴上海去恢复白区的党组织。

就这样,陈云开始了“秘密出川”的行程。同年6月上旬,陈云从四川天全县灵关殿村秘密离开队伍,前往上海。

事实上,早在这年2月,即红军“二渡赤水”后,中央便决定派陈云、李维汉、潘汉年前往上海,恢复白区的工作。其中,潘汉年已先于陈云接受秘密赴沪的任务,同年三四月间,潘汉年便抵达香港,之后又从香港赶赴上海。

而早在潘汉年来沪之前,上海中央局就已经遭到了三次重大破坏,很多同志逮捕的逮捕、遇害的遇害、叛变的叛变,形势非常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潘汉年也只好先行潜回香港,等待中央派人来与他联系。而陈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奉命出川的。

1935年6月上旬,陈云扮成躲避红军的商人,从灵关殿出发了,与之同行的还有地下党组织专门派来护送他出川的席懋昭同志。出发后的第二天,他们就顺利抵达了荥经县城,在这里稍作停留后,准备经雅安前往成都。

在出川之前,刘伯承担心陈云路上安全,于是便写了两封亲笔信让陈云带上,一封是写给他在成都的好友、时任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另一封则是写给他在重庆的弟弟刘叔禹,以让他们协助陈云出川。陈云来到成都后,便持信找到了胡公著。

来到成都后的第二天,陈云便托人在《新新新闻》上刊登了一篇《廖家骏启事》,内容如下:

“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个,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

那么,陈云为何要登这样一则启事呢?

这其实是他出发前与周恩来就约好了的,目的就是以此来告诉周恩来,他已经安全到达了成都。

之后,陈云又和席懋昭赶往重庆。到达重庆后,陈云持另一封信找到了刘伯承的弟弟,并在其家中住下。几日后,陈云在朝天门码头登上了一艘前往上海的轮船。

同年7月,陈云正式抵达上海,并化名‘李介生’,住在法租界天主堂街永安旅馆内。

然而,由于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已经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工作实在难以开展,陈云和潘汉年已然无法在此立足。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鉴于此情况,于是便指示他们离开上海前往苏联。

陈云和潘汉年商量后,决定先行一步。同年9月,陈云向上海地下党组织交代完工作后,与陈潭秋、曾山等人秘密登上了一艘苏联货轮,由上海前往海参崴。

充满戏剧性的是,在抵达海参崴后,陈云一行被苏联当局误当作偷渡者押解下船,在那里住了两天后,才换乘火车前往莫斯科。

陈云抵达莫斯科后,向共产国际汇报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在此期间,他还根据自己的长征经历,写成了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一部纪实文集——《随军西行见闻录》。之后,陈云参加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综上所述,便是“陈云出川”的大致过程了,从表面上看去平平无奇,但实则却蕴含着危机四伏的暗流,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体会。

而也正因如此,当四川省委组织部的那名干部在了解到这段历史后,便决定将其写成剧本,拍成电视剧。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陈云同志得知此事后,当即便提出停播该剧。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所周知,自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后,陈云同志便退出了中央领导工作,但仍担任“中顾委”主任一职,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以邓公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平稳过渡。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以后,已经87岁的高龄的陈云同志便正式过上了离休生活。

晚年的陈云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视力很差,平时很少看电视,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关注到《陈云出川》这部电视剧。

有一天,不知原委的护士突然向陈云说起了这部电视剧,还表示拍得很好,内容很精彩。于是,陈云便让秘书将剧本找来读给他听。

陈云听后,觉得自己的这段经历很平常、很普通,不值得这样去宣传,而且当年赴白区工作的并不只有他一人,还有潘汉年、张闻天、罗明等人。

此外,尽管这部剧是基于历史事实写的,但其毕竟是一部影视作品,所以里面有一些情节都是虚构的,陈云觉得这样传播开来影响不好,于是,他便给江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请求停播该剧。

江同志和中央同意了陈云同志的请求,很快就作出指示停播这部电视剧。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在文史君看来,宣传他的事迹并没有什么不可,相反,这还可以起到激励年轻一代继承革命先辈们奋发图强、艰苦朴素、为国为民等崇高精神的作用。

但陈云同志为人谦逊低调,他不愿意宣传自己、突出自己,“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值得一提的是,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荣毅仁及其家族的故事被拍成了《荣氏兄弟》《荣氏家族》等电视剧,荣毅仁闻讯后,当即便严词申明:

第一,不看剧本;第二,不给经济赞助;第三,不予任何方式的支持。

除此之外,他还着重指出:如果有哪一家电视台拍此类题材的电视剧,那么,就由那个地区的主要领导人负全部责任。

于是,所有关于荣氏题材的电视剧,包括正在创作的涉及荣氏的电视剧剧本,全部“自我封杀”。

无论是陈云,还是荣毅仁,他们都拒绝用文艺形式为自己树碑立传,由此充分展现出了他们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品格。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