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州北部的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此刻正被16万俄军团团围住。
俄军破坏小组已渗透进市中心,在废墟和巷道中分散潜伏,乌军号称坚不可摧的防线正从内部瓦解。
这座连接顿巴斯前线铁路命脉的城市一旦失守,乌东数万守军的补给线将被彻底切断,甚至可能被俄军反手包了“饺子”。
而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突然把矛头对准了看似占据上风的普京。
7月25日,他公开喊话:“你们不会希望美俄的一项条约停止——一旦取消核武限制,麻烦就大了! ”
他口中的条约,正是悬在美俄头顶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这份限制双方核弹头不得超过1550枚的协议,还剩半年就要失效。
战场的天平看似倒向俄罗斯,但普京却高兴不起来。
俄军以“人海战术”强攻波克罗夫斯克,每天发动数十次小规模冲锋,试图用疲劳战拖垮守军。
可这种战术代价巨大:乌军无人机像“切香肠”一样分段剿杀俄军步兵,仅在苏梅方向,俄军第30摩托化步兵团就在炮火和无人机轰炸中成建制覆灭。
2025年已过大半,俄军仍在顿巴斯“啃村子”,平均每天推进不到百米。
若按此速度,年底前连顿涅茨克州都难完全控制,更别提整个乌东四州。
战场优势正被消耗战稀释,而特朗普的“核威胁”又掐住了另一个命门。
特朗普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
美俄两国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现役核弹头,总数超一万枚。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两国间最后一根保险绳——它要求双方互相通报核弹部署位置,每年接受十多次突击检查,甚至导弹试射前也要打招呼。
一旦条约失效,两国将陷入黑暗丛林。
俄罗斯会不会偷偷扩充核武库?美国会不会在波兰部署新导弹? 猜忌将触发核军备竞赛,甚至波及全球: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都可能跟风拥核。
“到那时,各国除了互相瞪眼囤炸弹,还谈什么发展? ”一名欧洲防务专家直言。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克林姆林宫的回应却异常冷淡。
俄外长拉夫罗夫轻描淡写:“特朗普的狠话? 我们习惯了。 ”
在俄方看来,美国的经济制裁早已用尽筹码——去年俄对美出口仅剩30亿美元,即便加征100%关税也无关痛痒。
普京的注意力牢牢钉在战场。
俄军已在苏梅州形成16公里包围圈,1.2万乌军陷入火力网;朝鲜援助的3万士兵和1200万发炮弹正源源不断输往前线。
“俄罗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普京给特朗普划下的红线。
乌军仍在做最后挣扎。在波克罗夫斯克东部,乌军发起反攻将俄军逼退,但军事分析家指出致命漏洞:这种战术把俄军“赶”向后方集结区,反而方便对方重整兵力反扑。
而乌军引以为傲的无人机防线,正因过度使用显露疲态——士兵抱怨:“没有无人机墙,我们早被散兵冲垮了! ”
此刻的华盛顿同样进退两难。特朗普一面宣称援助乌克兰17套“爱国者”导弹,一面又把账单甩给北约盟友;想用“次级制裁”逼中国施压俄罗斯,却遭中方硬怼:“胁迫解决不了问题! ”
波克罗夫斯克的硝烟还未散尽,但真正的炸弹引信已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滋滋作响。
当16万大军在废墟中厮杀时,隔空对峙的两个核大国,正把手指按在更大的红色按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