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河北怀来的试验场上,一个26吨的庞然大物被巨型缆绳吊起。它点燃引擎,在模拟月球重力的环境中稳稳降落,又腾空而起,这是中国“揽月”载人月球着陆器的首次地外起降测试。 试验成功当晚,官方声明将其定义为“载人登月工程的关键突破”。
仅仅9天后,海南文昌发射场传来轰鸣:长征十号火箭的7台发动机喷出近千吨烈焰,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大推力的系留点火试验。 这款专为登月设计的火箭,未来将把27吨重的飞船直送月球轨道。
这两项试验揭开了中国登月技术的面纱:“揽月”着陆器可搭载2名航天员,兼具生活舱和指挥中心功能;长征十号火箭采用21台发动机并联,推力堪比“太空战列舰”。 更关键的是,中国方案采用“双火箭分射”策略:一枚发射载人飞船,另一枚发射着陆器,在月球轨道对接后实施登陆,比美国阿波罗时代的“整体发射”模式更高效。
当中国连续攻克技术节点时,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正深陷泥潭。 2024年底,NASA宣布载人绕月任务(阿尔忒弥斯2号)推迟至2026年,登月任务(阿尔忒弥斯3号)延至2027年,这已是该计划第三次大规模延期。
飞船漏水又漏热:2022年无人绕月返回的“猎户座”飞船被发现隔热层异常烧蚀,生命支持系统电子元件存在设计缺陷,需全部更换。 工程师哀叹:“我们相当于重造一架新飞船”。
火箭变“吞金兽”:SLS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飙至41亿美元,因技术故障屡次“放鸽子”,甚至面临50%的夭折风险。 NASA内部报告直言:“它可能被SpaceX星舰取代”。宇航服闹剧:登月必备的新宇航服因紧急生命系统缺陷,研发停滞三年。 承包商公理太空公司承认:“原始设计无法满足需求,必须推倒重来”。
特朗普重返白宫半年后,NASA局长职位仍悬而未决。 临时局长肖恩·达菲被外界视为“过渡工具”,而特朗普与SpaceX掌门人马斯克的公开争执,更让登月目标摇摆不定——总统曾宣称“应跳过月球直奔火星”。
私营外包模式也遭遇重创:SpaceX星舰在第七次试飞中再次解体,NASA评估其技术成熟度“严重不足”;直觉机器公司的着陆器连续侧翻,被嘲讽为“月面摔跤选手”。
“如果中国率先登月,美国例外论将彻底崩塌。 ”太空政策专家成斌的论断点破核心矛盾。中国瞄准的不仅是登陆,更在月球南极筹建科研站,开发水冰资源。 一旦基地建成,中国将主导月面导航网络(类似北斗系统),甚至推动中文成为地月空间管理语言。
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多次向国会咆哮:“不能让中国独占月球南极! ”他渲染“中国可能宣称月球领土”,却回避了关键矛盾:《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航天合作,而中国主动开放月壤样本共享。
中国的底气来自“爬行-行走-奔跑”策略:嫦娥四号首探月背、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为载人登月铺就技术阶梯。 长征十号火箭从设计到试验仅用五年,而美国SLS火箭折腾十年仍问题频发。
美国的软肋在摇摆的野心:阿波罗时代的技术早已失传,当年40万人参与的项目,如今图纸丢失、供应链断裂。 NASA讲师罗伯特·弗罗斯特坦言:“我们不是在复刻历史,而是从零造新飞船”。
更致命的是资金萎缩:阿波罗计划耗资相当于今日2540亿美元,占联邦预算4%;如今NASA全年经费仅341亿美元(占0.2%),却要同时应付登月、火星和空间站。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13个核心环节中,8项因承包商延误瘫痪。 NASA将登月舱、火箭、宇航服分散给波音、SpaceX等企业,结果SLS火箭质检报告71份中有24份属“严重缺陷”,蓝色起源着陆器沦为“存活14天的月面玩具”。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