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方拟取消美国猪肉关税豁免,进口美产肉类关税将涨30%

中方拟取消美国猪肉关税豁免,进口美产肉类关税将涨30%

发布日期:2025-08-04 16:32 点击次数:136

中方拟取消美国猪肉关税豁免,进口美产肉类关税将涨30%

自2023年8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终止了对美农产品实施的关税优惠政策。

在海关申报系统中,当进口企业尝试提交豁免申请时,系统会立即显示"关税豁免政策已终止"的明确提示。

根据最新关税调整方案,来自美国的牛肉产品进口关税税率将由原来的32%大幅提升至70%的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猪肉产品的进口关税也将从原先的35%基础上,进一步上调至超过50%的新标准。

目前美国农业生产者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大量滞销的猪肉产品正在失去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肉类消费市场的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我国猪肉进口总量仅呈现3.4%的微弱增长态势。

国内生猪养殖业产能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使得美国每年约40万吨的猪肉出口量显得无足轻重。

此次关税政策的重大调整恰逢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双方约定的90天关税缓冲期仅剩下最后两周时间。

美国农业州的政治压力正在持续升级,这些关键摇摆州的选票形势已经变得异常严峻。

美国财政部系统突然弹出的公告让中国进口商措手不及,这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打乱了他们的采购计划。

这份最新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从2025年8月1日开始,将停止受理任何新的关税豁免申请,意味着延续五年的农产品关税优惠政策将画上句号。

美国驻华农业代表第一时间向华盛顿发回紧急报告,指出中国进口商将无法为8月1日后采购的美国大宗商品寻求关税减免,而已经获批的豁免许可也将在9月14日统一到期。

在所有受影响产品中,牛肉行业面临的冲击最为显著。

现行32%至45%的优惠关税一旦取消,进口税率将飙升至62%到70%的水平,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近一倍。

中国市场销售的美国牛排价格可能因此超过日本和牛,这势必促使消费者转而选择澳大利亚或巴西等替代产地的牛肉产品。

相比之下,猪肉产业遭受的影响更为严重。

虽然目前35%的常规关税已经较高,但考虑到之前暂停征收的24%反制性关税,实际税率可能从57%急剧攀升至87%。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猪肉在中国进口总量中占比达到18%,而今年这个数字很可能会跌破10%大关。

根据美国农业部披露的内部评估报告,事态影响范围远超预期。

虽然中国政府尚未正式发布相关文件,但包括谷物、油料作物、畜产品、水果和坚果在内的几乎所有农产品类别都将失去关税优惠。

从伊利诺伊州出产的玉米到爱达荷州的马铃薯,再到加州享誉全球的杏仁,这些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此次政策调整其实早有端倪可循。

今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贸易磋商中,双方曾达成临时性协议:美国暂停执行24%的惩罚性关税,中国也相应暂停24%的反制措施,但都保留了10%的基础关税。

这项临时协议将于8月12日到期,而中国选择在到期前两周取消关税豁免措施,被外界视为向美方施加谈判压力的策略。

美国农业主产区的政治反应正在迅速升温。

艾奥瓦州猪肉生产商联盟公开发表声明,敦促联邦政府尽快消除贸易障碍,因为该州约20%的猪肉产量需要依靠出口市场消化。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生猪期货价格已跌至每磅1美元以下,创下近十年新低,众多养殖场面临破产危机。

中国方面则表现出充分的应对准备。

2024年国内猪肉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706万吨,进口猪肉仅占总供应量的0.7%,这意味着美国猪肉退出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猪肉总量为115万吨,同比小幅增长3.4%,其中巴西占据47%的市场份额,西班牙、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也在加速填补市场空白。

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上。

美国出口的猪内脏等副产品一直是中国餐饮业的重要原料,由于美国国内消费有限,这些产品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随着关税大幅上调,这类高需求副产品可能退出流通领域,导致国内替代品价格预计上涨15%至20%。

南美国家正在全力把握这一市场机遇。

巴西政府已投入50亿美元用于扩建冷链基础设施,计划将肉类加工能力提升30%。

阿根廷则加快对华出口认证流程,7月份新增12家肉类加工厂获得出口许可。

在这场关税博弈中,东南亚国家同样获益匪浅。

根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泰国冷冻猪肉仅需缴纳5%的关税,而越南则通过转口贸易规避美国限制,成功打开中国华南市场。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美国的多位传统盟友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调整战略布局。

欧洲联盟近期达成了一项高达7500亿美金的能源采购计划,这项协议特别附加了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优惠条款。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通过承诺5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成功获得了美国对其汽车出口关税下调15%的政策优惠。

中国方面采取的反制措施颇具深意,通过取消部分农产品的关税豁免政策,向美方传递出明确信号:任何经贸谈判都必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根据日内瓦达成的临时协议,双方约定的90天缓冲期限即将结束,时间紧迫性日益凸显。

7月27日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中美双方谈判代表选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展开新一轮高级别磋商,延长关税休战期成为本次会谈的核心议题。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会后表示双方谈判"已经进入全新阶段",而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则显得更为谨慎,仅表示"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回顾2018年的贸易争端,大豆贸易的教训尤为深刻,当时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达60%。

然而时过境迁,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急剧萎缩至21%,巴西大豆则完全取代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当前市场观察人士普遍担忧,猪肉贸易很可能重蹈大豆贸易的覆辙,成为下一个受影响的重点领域。

根据2024年的贸易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肉总量为40.8万吨,但今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暴跌至不足10万吨。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