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2日,结束参加联合国大会的马克龙乘车离开联合国。就在离开的途中,马克龙遇到了作为法国总统以来,最为屈辱的一件事。
马克龙的车队在纽约行驶期间,遭到纽约警方的拦截。一名警察不紧不慢地对马克龙说,抱歉总统,道路遭到封锁。
封锁的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车队,即将通过这一区域。为了确保总统安全,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所有车辆不得通行,包括马克龙的车队。
被拦住去路的马克龙,直接给特朗普打电话,以开玩笑的方式称,你好吗?猜猜现在怎么着,我现在在大街上等着,因为要给你让道。
马克龙想要用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来缓解尴尬,但没解决问题。道路解除封锁后,马克龙的车队依旧不能通过,因为只允许行人通过,马克龙再次被晾在一边。最后马克龙只能在保镖的保护之下,步行前往法国大使馆。
从外交惯例上来说,东道主国家拥有优先通行权,这没什么毛病。 但从逻辑上来说,这并不合理。一个国家元首,访问另一国,虽然直接目的并不是访问华盛顿,东道国不管怎么样都需要安排行程和提供安保,确保其的绝对安全。
换句话来说,白宫完全知道马克龙的动向。甚至不排除,特朗普就是想要给马克龙难堪。
那特朗普为什么要给马克龙难堪?
答案很直接,马克龙在联大上正式宣布,法国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两国方案。
当地时间9月22日当天,马克龙在联合国两国方案大会上宣布,法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马克龙说,两国方案是唯一能让巴以共存的方案,实现中东的和平。
马克龙也强调,两国方案将会是哈马斯的失败,法国自始至终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建国不会破坏以色列人民的权利。
从马克龙的表态来看,还是忌惮特朗普在巴以冲突上的立场的,比如支持以色列、是哈马斯的失败这些话,就是专门说给特朗普听的。
特朗普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就是支持以色列,反对所有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朗普9月16日访问英国,专门赶赴唐人街10号,和英国首相斯塔默举行闭门会晤,会晤的目标只有一个,要求英国不得承认巴勒斯坦。
结果在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同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
9月22日,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也宣布承认巴勒斯坦。截止到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
特朗普很生气,但也没办法。结果就是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痛批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特朗普说,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是对哈马斯的奖励。并扬言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空谈,缺乏足够的实际行动。
意思相当明确,你们承认归承认,但只要美国不支持,你们就没有能力去做。
从这个角度去解读马克龙的这场政治戏剧性事件,特朗普想表达的意思,还是美国说了算,马克龙当不了这个“话事人”。
这背后凸显的,其实是欧美深层次的矛盾。欧洲国家希望在中东问题上和美国保持距离,美国试图继续强行掌控欧洲,在中东问题上给自己站台。
当这种矛盾开始爆发时,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都不愿意和对方撕破脸皮,双方都对对方有需求。最终的呈现方式,就是马克龙在联大一边支持巴勒斯坦成立,另一边说好话想让特朗普安心。
特朗普则是直接给马克龙来一个下马威,彰显美国还是那个唯我独尊的美国,欧洲只配给美国“让路”。
从旁观的角度来看马克龙,这也是马克龙应得的。
马克龙在中国得到礼遇,又是安排高山流水,又是安排高校演讲,这是中国在给面子。不给面子就像布林肯访华一样,在机场刚落地等着的只有一条红线。
可能这也让马克龙觉得自己又行了,但特朗普可不会卖他这个面子。
当然,马克龙自己也没有面子。俄乌战争开战前,专门跑到莫斯科要普京给个面子,结果灰头土脸地回到巴黎。俄乌战争爆发后,援乌规模甚至不如小国,但是声音要比援乌最多的德国声音都要大好几倍。要求废北约建欧洲军,但却想中饱私囊,吃掉整个“欧洲军”的军工订单。
在对美国的问题上,也重来就没有硬起来过。美国强抢法国的潜艇订单,马克龙一怒之下怒了一下,然后没有了然后。美国要求欧洲提高军费开支,马克龙在国债崩溃的边缘也不敢坑一声。
在特朗普眼中,值得尊重的只有强硬的领导人,像是普京、内塔尼亚胡。马克龙的排名,还不如隔壁的金正恩。
这就注定,特朗普不会给马克龙什么好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