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媒拿米格23敲打歼36:是历史重演,还是给自己壮胆

美媒拿米格23敲打歼36:是历史重演,还是给自己壮胆

发布日期:2025-10-10 23:51 点击次数:148

美国媒体最近有个说法挺有意思,把我们的歼-36比作新时代的“米格-23”。这话听着,就好像一边递给你一朵花,一边又在你背后藏了根针,让人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警惕。

一提起米格-23,老军迷脑子里恐怕立马浮现出1982年贝卡谷地上空的惨状。那场空战,叙利亚的米格-23对上以色列的F-15、F-16机群,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虽然叙利亚方面也宣称打下来几架,可自己超过二十架的损失是实打实的。要知道,米格-23在1967年首飞时,那可也是惊艳世界的存在,尤其是它那能在16到72度之间变化的可变后掠翼,绝对是当时的黑科技。试飞员在日志里写下的兴奋感,隔着纸张都能感觉到。

可先进的设计并没能转化成战场上的优势。它的“高空云雀”雷达,搜索距离才八十五公里,跟踪距离五十四公里,在同时期的美国战机面前,跟睁眼瞎也差不了多少。历史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不留情面。

现在,这个标签被贴到了歼-36身上。美媒的潜台词很明显:你们现在看起来快,但技术上可能有硬伤,就像当年的苏联一样,最终会被我们更成熟的技术反超。他们似乎在用历史安慰自己,说美国还有翻盘的机会。

可他们好像忘了看看我们自己这边的情况。我们的航空工业早就不是当年需要引进米格战机的时代了。成飞和沈飞两家在国内暗自较劲,去年十二月,两家的第六代机方案居然在同一天首飞,这种内部“内卷”的模式,本身就大大降低了单一方案失败的风险。

歼-36去年在成都黄田坝机场首飞,无尾布局、三台发动机、并排双座,这些设计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尤其是那个巨大的内部弹舱,美媒推测其总重接近五十吨,甚至有改装成中远程轰炸机的潜力。这些设计明显是冲着太平洋战场的需求去的,强调超音速巡航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今年七月还有消息说,歼-36已经开始跟无人机进行编队试飞,玩起了“忠诚僚机”的战术体系。

咱们的底气,不光是飞机本身。绵阳和北京的风洞群,能模拟高超音速环境,省下了大量的试飞时间和成本。歼-20已经量产上百架,这背后是整个工业体系和技术积累的支撑。这种迭代速度和试错成本,是美国那边难以想象的。

反观美国自己的下一代空优(NGAD)项目,就显得有些步履蹒跚。2024年一度因为高达三亿美元的单价被叫停,今年三月才确定由波音来负责开发F-47。波音最近是什么状况,大家都有所耳闻,各种事故不断,实力大打折扣。空军部长都嫌NGAD太贵,现在说要砸一百九十六亿美元,五年内搞出一百八十五架,这话说出来他们自己信吗?

把歼-36比作米格-23,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承认了你的存在和威胁,但又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找出一个失败的例子来贬低你,给自己壮胆。

米格-23的教训确实深刻,光有超前的概念没用,配套的技术和体系跟不上,就是个华丽的靶子。但今天的我们,从风洞测试到实战演练,一步一个脚印,体系作战能力早已今非昔比。这场军工竞赛是场马拉松,暂时领先不代表最终胜利,可我们这次起跑又快又稳,美国想反超,恐怕得先追上再说。至于波音能不能按时交货,那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