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表演运营资质办理指南(2025年最新版)
一、是否需要开放类运营合格证?
否。无人机飞行表演属于特定类运营场景,需申请特定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而非开放类。原因如下:
风险等级:飞行表演涉及编队飞行、夜间作业、人口密集区上空等高风险操作,超出开放类(低风险)的适用范围。
法规要求: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特定类运营需通过更严格的安全评估,包括现场核查和模拟运行测试。
二、办理流程
1. 注册与系统认证
登录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完成企业账号注册,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材料,通过实名认证。
2. 填写申请信息
进入「运营许可」→「初始合格审定申请」模块,填写内容:
运行类别:选择「特定类」。
飞行场景:明确表演区域(需避开机场、军事区等禁飞区)、高度、频次、时间等。
业务范围:勾选「飞行表演」。
申请人信息: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代表等。
运营信息:
风险评估信息:上传基于SORA方法的地理风险评估(GRC)和空域风险评估(ARC)文件。
3. 上传附件材料
按系统要求上传加盖公章的电子版材料(详见下文「材料清单」)。
4. 审核与颁证
初审:属地民航局5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完整性核查,缺漏需补正。
现场核查:特定类需进行现场检查,包括设备存储条件、驾驶员实操考核(应急处理、飞行稳定性等)。
终审:民航局2个工作日内完成实质性审查,通过后公示3日,无异议颁发电子合格证(有效期2年)。
纸质证书:可申请邮寄或现场领取。
三、申请材料清单
1. 基础资质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公章,经营范围含「无人机运营」或「航空服务」)。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授权委托书(非法人办理时提供)机对接人联系方式。
材料真实性声明(法人签字)。
2. 设备证明材料
无人机实名登记编码(空机重量≥250克需提供)及机身序列号照片。
购买合同/租赁协议(至少2架无人机,需实名登记)。
适航证书或检测报告(如适用)。
第三方责任险保单(保额≥500万元,覆盖全部申报机型)。
3. 人员资质材料
操控员执照(CAAC/AOPA/UTC等认证)及培训证书。
与操控员、安全管理人员签署的劳动合同。
社保缴纳证明(部分地区要求)。
无犯罪记录声明(涉及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和操控员)。
4. 运营管理文件
《运营安全手册》(含飞行管理、应急预案、设备维护制度等)。
运行风险评估报告(需民航局认可机构出具,基于SORA方法)。
飞行计划书(明确表演区域、时间、高度等)。
符合性声明文件(加盖公章)。
5. 特殊场景材料
涉及外商投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团队合规性声明。
夜间飞行:须提供照明设备证明及夜间作业安全方案。
人口密集区飞行:需提交人群疏散预案及空域协调文件。
四、空域申请规则
1. 必须申请空域
飞行表演区域若涉及管制空域(如城市上空、机场周边),需提前通过UOM平台申报空域使用,获取军方与民航联合审批的批复文件。
2. 申请流程
线上提交:通过UOM平台「一般飞行活动」模块,提前1-7个工作日提交:
飞行时间、地点(经纬度精确到秒)、高度、任务类型。
飞行人员执照、航空器适航证明。
审批结果:一般3个工作日内反馈,特殊区域(如军事区)需提前5个工作日申请。
飞行确认:获批后,需在飞行前2小时通过UOM平台确认空域状态。
3. 违规后果
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公安机关可责令停止飞行,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如干扰民航航班)罚款1000-1万元或没收无人机。
五、关键注意事项
证书有效期:2年,到期前30天需申请续期,并附运营安全记录及设备维护报告。
动态监管:每年需更新信息,接受民航局抽查,确保设备状态、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保险要求:建议购买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保额覆盖运营风险(表演类建议≥500万元)。
合规运营:无证运营最高罚款50万元,情节严重者吊销资质。